從另一個角度看“滴滴打驢”躥紅

從另一個角度看貨車gps定位“滴滴打驢”躥紅

物流車隊管理溫康

據區內多傢媒體報道,這幾天,南寧街頭出現瞭“滴滴打驢”——網約電單車。一互聯網軟件開發公司受網約車模式啟發,首創瞭這個網約電單車平臺。僅推出3天,“驢的”出行平臺下載量已近5000個,而電單車註冊量也將近500輛。

和國內許多大城市一樣,如今南寧市的交通狀況怎一個“堵”字瞭得。在大冬天突然冒出的“滴滴打驢”,能讓市民寧願冒著寒風去搭“電驢”,說明大傢都被堵怕瞭,也說明市民熱切期盼著一個不擁堵的城市交通環境。

除瞭冒著刺骨的寒風之外,“滴滴打驢”還要冒許多風險。《廣西道路交通安全條例》第四十二條規定:“自行車、電動自行車可以搭載一人;在城市道路上駕駛時隻可搭載一名十二周歲以下兒童。”這表明“電驢載人”本身就是受限的,選擇“滴滴打驢”,不僅要冒著違法的風險,一旦發生交通事故等意外情況,無論車主還是打車者,都將麻煩纏身。

重重風險之下,“滴滴打驢”仍然頂風爆紅,說明市民出於對交通擁堵的無奈,對一些違法交通行為變得“容忍”乃至“理解”,這是百般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。從這個角度看,標榜“不堵車,心舒暢”的“滴滴打驢”,突然成為流行“爆款”也就不難理解瞭。

近段時間,南寧新聞媒體對當地道路施工圍擋問題進行瞭一系列報道,獲得社會公眾的強烈共鳴,同樣因為人們對交通現狀的廣泛關註。

因為道路改造升級和多條地鐵建設工程的推進,南寧市各大街道上隨處可見圍擋施工,對交通影響很大。加強對施工圍擋的管理,無疑是一種有效疏解道路交通擁堵和市民情緒“擁堵”的好辦法。然而目前一些道路上的施工圍擋,不僅擋得寬,而且擋得久,一擋好幾年的情況並不鮮見。幾天前,南寧某小區門口的圍擋施工項目標示牌上,“竣工日期”一欄被人改成“無限期”,這3個字,一定程度上表達瞭市民強烈的不滿和無奈。

實際上,目前對施工圍擋的管理確實存在許多問題,如能加以改善,可以極大緩解對交通的影響。比如當前相關部門對於圍擋的范圍並沒有具體規定,這就可能導致圍擋面積過大。而在擁堵的道路上,哪怕施工圍擋多留出一兩米的空間,都可以極大地改善擁堵狀況。

道路施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,隨著施工階段的變化,需要設置的施工圍擋范圍、面積完全是可以進行動態調整的。而目前一些施工圍擋一圍數月甚至數年,工期內從來不調整,顯然是不合理的。理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及時縮小圍擋區域,盡量多讓車隊監控系統出一點寶貴的交通空間。

當然,城市道路交通的通暢,從長遠來說,有賴於地鐵、公交車等公共交通的建設、完善與發展。然而,並不是說因為長期建設的需要,就可以放松對短期影響市民出行的施工行為的監管。否則,很容易滋長市民對違法交通行為的忍讓,導致不良道路交通行為成為習慣,產生更多交通無序行為和更大的監管成本。

“滴滴打驢”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方便市民出行,但其中的風險不容忽視。希望城市交通狀況盡快得到改善,讓市民不必冒著種種風險去選擇這種“危險”的出行方式。
arrow
arrow

    tnl739zr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